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园园路景观设计理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公园园路景观设计理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园道路的设计都是用什么规范?
公园道路的设计没有专门的规范,《公园设计规范》里头有相关的道路设计内容。
另外可以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如果有地方规范,可以找找看,例如《浙江省园路工程技术规程》。以上公园一级园路的铺装特点?
园路铺装的基本特征
材料是园路铺装的内核,使用不同材料建成的园路,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或自然野趣,或现代新潮,或古典优雅。这些不同的特性归根结底是由各种材质的大小、质感、自身属性所决定的。正如赖特所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故事”。
1,园路铺装的自然特色
感受自然的气息是园路铺装的景观追求。自然的景观特性必来源于材料的自然属性, 天然及其再生材料如天然的砂、石、木材、树皮、稻壳等正是自然的语言符号,而自然的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则是与自然相通的景观语言。糙面的铺装材料在室外应用广泛,正源于其自然的特性。
“石令人古”,石可以说是所有铺装材料中最常用的一种,然而要表现自然的特色,必然要以自然的纹理,未经抛光打磨饰面表现出的天然的粗犷风格。
石材主要糙面的工艺类型有荔枝面、火烧面、斧剁面等。盘山而上的步石、随径而曲的块石,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更透着古朴、狂野和自然。
园路铺装中,木铺装更显得典雅、自然。比如由截成几段的树干构成的踏步石,由栈木铺设于湿地上或沙地上的栈桥、悬挑于水面的亲水平台等。木材铺装能够强化由其它材料构成的景园铺装,或者与其混合。如滨海沙滩的木栈道,透着木质铺装的天然色彩与木缝中的银沙,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其触觉美,均给人亲切、自然、返朴归真之感。
碎料铺地由碎石、砾石、卵石、灰渣、大理石碎料、砂、树屑等各种材料拼砌而成,因材料的质感、尺寸、色彩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材料间缺少牵制力,工艺上又多为散铺,碎料铺地表现出形体的不稳定性,往往与园林小品、园林植物或相关的设施等相结合,营造出亲切、自然、多变的空间景域。以砾石为例,散铺的砾石,色彩多变从浅到深,得到软性地面的性质,比混凝土或石板之类的硬性地面更具自然感的优越性。
公园景观设计的趋势是什么?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规划设计水平不仅体现了城市文明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设计工作者要秉承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创造出既属于民族的又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设计趋势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继承发展
在今后的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继承古典园林自然和谐、讲究含蓄以及意境深远的精华,合理利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的创作手法,力求做到古今结合,借古鉴今。需要注意的是,继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精华并不是照搬与套用,而是要改良与再造,设计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与现代城市风貌相融合的公园景观。
2、景观多样性
为满足各类人群观赏、游玩的需要,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出多样性。从微观方面看,各个景点的布局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从宏观上看,整个公园的风格设计要做到主次分明,定位突出,明显划分出休闲区、观赏区、游乐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并保持各个区域的自然过度,风格统一。例如某一城市公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了一处理想位置作为公园的中心广场,再围绕着这个广场进行整个公园的整体规划,通过园路、回廊、景墙、水景、花坛等元素连接各功能区域,形成内外呼应、协调平衡的园林空间序列。
3、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确定其是否符合当地的水土、气候、光照等条件,做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搭配,通过各个植物之间的相互净化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种植时,可采用群植、片植、孤植、对植、悬植等手法,呈现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连贯美观的视觉效果。
4、遵从自然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讲究的是因地制宜,遵从自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区域的地形走势、土壤特点、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将势就势,因势掇山,力求轮廓线和自然连贯与顺畅有致,与周边环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种前提下,建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呈现出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园林中的道路如何设计?
随着人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道路设计的美化、舒适、便捷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园林特色等因素。
1,周边环境
道路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行人行车,这就要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平面线型符合通行安全,道路的主要开口处要满足通行量的需求。纵断要考虑到周边地块的开发高程。纵坡不宜过小,否则路面排水不畅,同时也不宜过大,影响行车行人。统筹周边环境,满足平面和纵断的要求。
2,园林特色
不同于交通道路,园林道路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居民游玩,结合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突出园林特色,在设计中运用透水砖铺设,增添下沉式绿地等内容,连同园林景观一起组合成别致、美丽的风景线,构建出生态文明园林。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中有一种石材,是枯山水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那就是砾石。在枯山水造景中,都会用一层细石覆盖面积较大的裸土,以保持地表干爽、清洁,而砾石就是更好的选择。
1.园林中的道路设计首先需要考虑跟总平面相结合,要区分道路的性质和功能,比如车行,人行,无障碍通道等等。
2根据不同的功能,结合景观设计的理念,富余其不同的做法和效果,材质
3.结合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要求,采取不同的铺装手法,如透水铺装,硬质铺装等
4.复核道路的设计,如消防车道铺装的承载力,海绵城市的透水率风
5.针对不同的做法给出各自的节点做法,完成施工图。
以上是设计的大致思路,供参考。
注意,园路拐角处千万不能为锐角,也就是拐角处应该尽量做成钝角或圆滑角, 另外,一个作品的园路应该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最后完成之后,应该检查是不是可以全部贯通,你先自己走一遍。尽量做到曲线平滑,曲线的s形不能太弯。 我知道的就这些,
代园林景观路径通过组织运动方向、切分空间、安排空间序列,使步行体验产生各种状态与趣味。
景观路径的17种设计样式:
1、庄重引导
路径较宽的直线,把人的注意力引向目标。
2、分岔路径
沿主路设置多条不同朝向的次级路径,结合有利的景观视线激发人前行。
3、设置干扰因素
路径两侧布置干扰因素,使行进过程时断时续。
4、集中
有明显的主路径,其他次要路径向主路径集中,主次分明。
5、若隐若现
路径与地面或环境融合,呈现虚线感。
6、直线交叉
一组直线的自由交叉组合,被直线切割的部分形成多个空间。
7、聚集与发散
多条路径向一个点聚集,具有很强的强调作用。
8、偏移路径
在一条路径旁边偏移出一条或多条路径,形成总体趋势一致的一组路径。
9、曲线路径
曲率平缓的曲线路径适合主要道路,曲率大的适合次要路径。
10、上升下降
通过对路径进行上升、下降处理,产生感受变化丰富的行走体验。
11、蜿蜒曲折
对路径进行夸张的弯曲扭转处理,获得峰回路转、“眼花缭乱”的感受。
12、同心运动
始终围绕中心运动,形成向心感极强的空间。
13、隐藏于面中
路径也可以看起来“不是路径”,但运动轨迹隐藏于面内。
14、迂回路径
由多个连续大拐弯组成,能把时间拖慢的路径方式。
15、折线路径
力度感和适应性极强的路径方式,万用路径模式。
16、直线路径
目的性最强的路径形式,直截了当的解决问题。
17、回返路径
先与节点保持视线接触一段时间才真正到达,类似中国传统造园的“藏与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园园路景观设计理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园园路景观设计理念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