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犹太人纪念馆算现代园林什么流派?
犹太人纪念馆可以被归为现代主义园林的流派。现代主义园林强调简洁性、功能性和几何性,同时也注重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联系起来。犹太人纪念馆的设计与现代主义园林的特点相符,采用了纯几何形状,如方形和圆形,以及简洁的线条和材料,如钢和玻璃。此外,纪念馆的设计也注重通过空间和光影来创造出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中国现代园林文化内涵及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在社会文化上的特点及差异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儒家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中国传统园林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中国传统园林在布景形式上不仅仅为了绿化,还十分注重色、香、韵,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诗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而现代园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代园林是一个囊括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体系,具有人情味。现代园林是人工创造的,高于自然的模拟,城市里的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城市环境,走出私密性的园居小圈子,走进共享的大环境。现代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继承,是与西方园林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而出现的,中国的现代园林已然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各自优势?
传统园林与现代公园更大的区别在于文化内含和功能。
以苏州为例,传统园林就是古典园林,原园主都是古代知名官吏、文人墨客和商界巨贾,所以每一座园林都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现代园林是供公众休闲、健身的地方,如苏州公园、桂花公园等。还有一种园林,它集中了吃喝玩乐娱各种功能,如苏州乐园。
公园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1、地域性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周边地貌特点,充分考虑与周边的自然资源与地质条件呼应。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就地取材,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景观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文化性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延续公园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吻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分析整合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要素,以增强公园景观的地域感,营造具有内涵的公园景观空间,传承地域的文脉,弘扬历史连续性,打造有灵魂、有思想的公园景观空间。
3、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应力求营造适宜的空间尺度,符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特征。设计应充分考虑动静分区,将比较动的景观空间布置在相对开放的区域,将比较静的景观空间布置在相对私密的区域,同时使得公园景观空间功能分区与流线划分相吻合配套,进一步合理地结合原始地形地貌布置公园的水景、绿化以及小品,以满足公园游客对于休憩放松、交通过渡、交流休闲的功能需求。
4、可持续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少能耗并做到适度消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所在地域原始地形面貌、维持其生态条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减少碳排放量。
5、生态位原则
所谓生态位,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等)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
6、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物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公园内,景观斑块类型的多样性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增加,为此,应首先增加和设计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斑块,如观赏型植物群、保健型植物群落、生产型植物群落、疏林草地、水生或湿地植物群落。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的核心思想?
体现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很有意思的问题。
现在的园林设计大多都是重视再现古典园林的空间,质感,意境,而不是思想,大家都在尝试复制古典园林外在的“样子”。比较典型的就如现在的新中式,其中运用了很多古典园林的要素,手法,包括建筑风格,水系处理的风格,空间分隔的手段,等等,但是唯一没有体现的,就是古典园林的“思想”。事实上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你所指的古典园林思想: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再现古人在造园园时的“逻辑”。如果你仔细阅读过古典园林史的话,你就会发现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是十分有意思的,从最初的生产性为主到后来游憩欣赏为主,从最初的直接利用自然到后来人工元素占主要,再到人工模拟自然,其表现形式随时代的变迁千变万化,但是中国人造园的中心思想从来没有变过,事实上,全世界的园林都是如此:在现实中实现人们心中憧憬的完美之地。古人所想的一池三山,神仙之所,蓬莱方丈,都是如此。无论是早期的祭祀为主,或者神仙园林,文人园林,再到后来的成熟后的苏州私家园林,都有着分别属于各自时代特质的造园逻辑。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体现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呢?肯定不是简单的用古典元素装饰现代空间,这种有折衷主义倾向的做法无法体现思想。所谓体现思想,我认为比较靠谱的就是尝试用古代人的逻辑,手段和评判标准来设计园林,这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古代人的逻辑没有现代人这么复杂,你用不着想太多,难点在于如何在这个异质性极高的时代中尝试回归那种朴素的经验主义逻辑,越简单越难做嘛。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先推荐一本书,《西方20世纪别墅二十讲》,虽然说的是别墅,也略微有些戏谑的味道,但是却有见微知著的效用,看过后获益比看其他大书更多,整个建筑近现代史的结构脉络也更清晰.
以下的答案也是提取其中第九讲《后现代童话世界》的一些观点: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冷漠的愈发强烈的不满的背景中产生的.它的核心是拒绝任何“元叙述”,不认可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思考方式,再也不相信现有知识经验综合起来获得普遍真理(诸如万能公式之类)的可能性.
因此要对之进行定义,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企图,我们只能通过它的一些表现特点的综合来获得对其的总体印象.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由于反对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它理直气壮地“为形式而形式”,大胆地使用冲突和丑陋的意象,形式充满了幽默、讽刺、含混和矛盾.
2.空间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元素.将装饰性元素从附加的、可有可无的功能性元素的附属的地位改变,使之与功能性元素平起平坐.
3.使用“拼贴”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折衷主义,将不同年代、风格(包括现代主义)的元素同时使用.
4.“拼贴”是构成绘画的手法,用于建筑上则将建筑元素扁平化、二维化,这点倒是和中国园林的“画意”有些类似.
以上仅是本人的简单认识结合着林先生的书作的总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