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宽的小园路可以算作是绿化率?
绿地率是指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做绿地率,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土地和地表覆土达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们上面是否有绿化,都不计入绿地面积。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绿化率是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准确的提法应为“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相对而言比较宽泛,大致长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绿化,所以绿化覆盖率一般要比绿地率高一些。
计算绿化覆盖率所指的绿地,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有块草皮就可以计入,所以绿化覆盖率有时能做到60%以上。
综上所述,无论多宽的小园路都不属于绿地率也不属于绿化率。
上海万科友山属于哪个区?
属于青浦区。
万科有山地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基地西、北面分别临置旺路和业锦路,南面为公共绿地,东面是自然水系。开发商的开发目标是希望在符合城市空间整体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让项目为城市增添活力,成为区域群体地标。设计将中国特有的邻里空间概念进行组合,以慢性系统的景观主轴为人流交通中枢,联结住户宅间绿地、公共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建筑均为多层住宅,通过大小不一的组团和产品本身的院落空间,打破了传统的以及现有的多层居住区的规划模式,建筑的布局也给人以全新的空间感觉。
什么是城镇住宅用地/住宅?
城镇住宅用地是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用地。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传统意义上的住宅用地,有两层意义:
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供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包括: a.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用地。b.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城镇居民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c.农村宅基地。农村村民居住的宅基地。d.空闲宅基地。村庄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土地等。
香港建筑的容积率普遍高达10.0左右,若北京四环内建筑的容积率按此标准设计,将可多住多少万人?
问这个问题,您是还嫌北京不够堵啊,哈哈。但既然您提出了这种设计,我们不妨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设计是否可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中的土地和建筑不全是提供给人们居住使用的,还包括重要公共建筑、大型文体设施、行政办公区、公园、绿地、道路、工厂、大型商业区等等等等。即使在提供给人们居住使用的区域(专业术语叫居住区),也不是只有住宅存在。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居住区是由多个小区组成的,小区又是由多个组团组成的。对于北京这样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来说,一个居住区的用地面积一般在50万平方米至130万平方米之间。其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部分。
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看北京四环内有多少土地可以作为居住区使用。
上图显示了北京四环内的总用地面积,差不多在300平方公里。这300平方公里中,有多少可供居住区使用的土地呢?我没有查到准确的数字,但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里面有这样一张《市域用地功能规划图》:
图中中心城区就大概是四环以内的区域,图中黄 *** 域表示居住及配套服务用地,也就是居住区用地。可以大体看出四环以内的居住区用地基本上占到总用地的25%左右,也就是300平方公里×25%=75平方公里,也就是7500万平方米。
居住人口的计算
问题中提到的香港建筑的容积率为10.0,其实应该是针对建筑本身以及其四周影响范围内的用地。如上文所述,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部分。所以我们要考虑的应该是居住区用地中住宅用地的面积,因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第2.0.5条: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面积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所以我们对居住区中的住宅用地进行研究更为符合题意。
那么北京四环内750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用地中有多少住宅用地呢?还是可以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年版)中的规定,对于居住区来说,居住区用地中的住宅用地占到居住区总用地的50%至60%,我们取高值,也就是说北京四环内的居住区用地中有7500万×60%=4500万平方米。
按照10.0的容积率,住宅建筑面积就是4500万×10.0=4.5亿平方米。
首都的房子不能太小,按照平均一套住宅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计算,4.5亿平方米就是375万套。
按照每套住宅居住3.2人计算,可以居住的人口就是3.2×375万=1200万人。
这样就得出了结论,北京四环内住房的容积率按照10.0设计,可以住120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四万人,远远大于目前香港市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万人)。
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北京四环内的居住区用地有一多半是严格保护的低容积率的四合院、老胡同,所以除去这些用地,要保证容积率达到10.0,剩余用地的容积率就要达到20.0甚至更高,受建筑密度影响,其平均建筑高度会达到40层,而首都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是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的,还有更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都无法承载如此之大的人口密度。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二次叠合梁的惯性矩,欢迎大家关注我!
中国城市目前的规划还是有落后苏联的影子,中心城市就应该学习香港纽约东京,高容积率、密路网、无围墙,减少道路不必要的绿化带,让人的行走畅通方便。前几天住在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看看陆家嘴的规划觉得比香港中环还是差很远:道路太宽、建筑间距太大,行人步行过马路不方便,建筑物退让太多,要走很远才能进入,由于退让距离远,缺少邻街商业,路边的餐厅咖啡馆非常少。应该学习香港的天桥步行系统,将天桥延伸到每栋大楼,地铁出口连接每栋大楼,这样才更方便,相比较新天地和老租界区域就好很多,窄马路 多商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香港是典型的山地半岛,平地很少,为了容纳更多人居住,很多的建筑都做到10的容积率,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再往上就没法建房子,所以总居住人数有限。北京是平原,小区的建筑当然可以按照10来规划,但是整个城市的人口密度就会大大提高,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的配套就要按照新的人口密度来规划才行。
香港和北京的地形不同,没有很大的可比性。
可以。
之一,大幅度提高停车费,外国都这样做,完全放宽停车费限制!!
第二,加长地铁车厢载客量,从10节到30节。
第三,鼓励立体交通,给予市区内建路产权和设立收费站。
第四,大量使用共享单车,鼓励单车出行!!
第五,缩小每套房屋大小,60平方为主,12平方也可以!!
第六,还是要发展郊区建设,
我设想,北京四环内75平方公里可以建设4.5亿平方米住宅,可以建造60层以上超高层建筑,香港已经有先例,可以把四合院社区建好,全部建40层以上,建造空中四合院,空中街道,4.5亿按平均45平方算可以出售1000万套,可以容纳至少2000万人居住,整个北京20000平方公里,加上沙漠区可以容纳至少1亿人口居住,往沙漠建住宅,这是治沙更好办法
香港那屁大点地方,当然得往上建了....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学?把现在的楼都扒了?谁给钱?拆的起吗?现在我们都在搞卫星城区,就是为了把人群打散,让更多的人尽可能缩短出行距离,缓解拥堵,要是所有人都得去CBD上班?你还挤的上地铁吗?你还租得起房子吗?
城市居民绿化怎样进行种类的分类?
根据城市居住区中绿地的位置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居住区绿地分为四大主要类型: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及公建设施绿地。
1.公共绿地
它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个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具体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有较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
(1)中心绿地
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每个居住区都有一处自己的公共中心区域,为本居住区的居民提供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这个公共中心常常和中心绿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个居住区居民共用的共享空间,中心绿地在居住区中应该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中心绿地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绿地面积的75%(贾建中,2001)。从生态角度看,中心绿地相对面积较大,有较充裕的空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景观创造的角度看,中心绿地一般视野开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足够多的景观元素构成丰富的景观外貌;从功能角度而言,可以安排较大规模的运动设施和场地,有利于居住区集体活动的开展;从居民心理感受而言,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大面积的开敞地则成为心灵呼吸的地方。
(2)组团绿地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组团绿地的形式就已经在我国出现(方咸孚,2001),它实际是宅间绿地的扩大或延伸,虽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普遍认同一个组团就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元。组团绿地供本组团居民集体使用,为组团内居民提供室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条件,为建立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促进邻里交往、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组团绿地离居民居住环境较近,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便于使用,居民在茶余饭后即来此活动。因此,组团绿地就成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视觉上和使用上成为居民环境意向中的“邻里”中心。在使用上,组团绿地应有较多的活动面积,便于居民活动;从视觉上看,组团绿地应具备作为组团中心所应有的标志与象征。另外,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
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原理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原理,我想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之一、安全性。
为什么把安全性放在之一位?因为其余几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房屋安全基础上的,没有安全性,其余的几方面便无从谈起。安全性包括房屋结构安全和所居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办理装修入场手续时,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会有很多关于安全责任的告知书与同意书给业主和施工负责人签字。所以,房屋结构改造、门窗封闭规范、水电气的改造,公共绿地的使用等都要严格遵循物业的明文规范来执行,才能保障居住空间的安全性。
第二、实用性。
大到几千平米的豪宅,小到几十平米的蜗居,都必须满足其实用功能性。住起来舒适,冬暖夏凉是实用性,收纳功能强大,保持整洁也是实用性,喜欢看书需要大书房是实用性,喜欢烹饪需要更长的橱柜操作台也是实用性,喜欢泡澡需要浴缸是实用性,喜欢养花花草草需要留足够大的露台也是实用性,等等……所以,实用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要一味模仿别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第三、美观性。
天天要面对的家,一定是赏心悦目的。从风格上来讲,不要盲目追风,近两年流行什么风格就装什么风格,只会更快过时。面积不同可驾驭的风格也不同,有时候您喜欢的并不一定适合您。举个例子:200以上大户型可规划设计成古典欧式或法式风格,那么120平米以下就尽量考虑简约或北欧风了。另外,从颜色材质的选配上一定要多参考资料,有些东西单看好看,但放到家里不一定好看,甚至会破坏整体风格,所以,找准风格定位,不要被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建材市场扰乱了心智。
第四、环保性。
环保性是整个居住空间规划中保证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环保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健康,健康代表着全家的幸福指数。
如果能把握好这几要素,相信您一定可以规划设计好每一个居住空间。
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