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景观设计内容与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景观设计内容与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景观设计大师代表作与设计理念?
国内著名景观大师俞孔坚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俞孔坚为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文物局青海省、北京市、苏州市等 *** 专家顾问。为《景观设计学》主编,国际《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规划师》、《自然资源学报》等学刊编委。
孙老师是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首席设计师,是中国更大、最早创立的设计公司之一,他的设计实践遍布世界多个主要城市。俞孔坚教授获得多项国际重要奖项,曾9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年度设计奖,其中2次获得年度杰出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更佳景观奖;3个设计获国际建筑奖 ;还曾获得ULI全球杰出奖,2011美国建筑奖和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征?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在园中有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种历经艺术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那人寻味,一点方悟
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亭榭匾额成了赏景说明书。又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身临其境,虽无荷风,但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扩展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
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1.源于自然,胜于自然。中国的园林常常利用自然的名山大川作为原型来建造,同时加以提炼,通常以艺术和自然风景为主题,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
2.做到自然美和建筑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园林中总要把小山、流水、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突出和谐、互补的一面,避免相互对立、排斥的一面,使建筑美和自然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诗画的情趣。中国的园林创作,常常蕴含着古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让整个规划设计都有着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话情趣。
4.步移景异“移”和“景”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艺术的创造力,景观设计师在园林中享受着自己的感觉和思想,并以此来唤起参观者的喝彩。
人工湖景观设计特点?
1)从实际出发,依据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树种,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势,适地适树;讲求绿化的实效性,运用复层配置手法,形成群落植物景观。
2)充分考虑设计的可操作性,远近结合,统一规划。
3)主要表现在:以绿为主,建筑小品宜少而精、绿地易于管理等方面,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以植物造景为主,生态性优先,通过适当点缀景观小品,使景区增添园林气息,充满绿色的氛围。
现代景观设计特色有哪些?
1)构成的多要素 自然与人文,诸多元素的综合 *** . 自然要素:包括物理元素(空气、山川、自然风景等),构景材料的机理和质地 人文要素:创作意象和环境人文成分,如社会风情、民俗、伦理观念和宗教意识。环境通过这些要素与观赏者进行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
2)时空存在的多维性 空间的广延与无限性。 季相,时相,位相,人的心理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历时性的可逆心理变化) 。
3) 评价的多主体性 评价者:设计者、经营者、公众 评价: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评价
4)使用者的多种需求与多方位适应 使用者有阶层,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差异。
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有什么联系?
不管是景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情怀、价值观、审美观及时代的特征。就跟古董一样,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后代人可通过研究古董去了解当时的文化内涵,这同样适合景观设计。
当下流行的新中式风格景观也是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风格并结合了现代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一个时代的园林景观的盛行度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情况。
景观设计在中国来说当然与历史文化有联系的,景观设计这个名字还没出现之前我们一直叫园林设计,园林是什么?纵观咱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从商周时期的灵、囿到现代的开放型公共室外景观空间,园林一直都是和我们生存生活紧密相连的,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园林景观设计它本身就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啊!咱中国人从来就讲究诗情画意,讲究以物言志,这两点上在园林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你能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体悟到陶渊明在他那一亩田园的农家小院里赏菊赏景的悠然自得的心态


能在夕阳西下时,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与马致远一样唏嘘悲怆

能从"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中与陆游一起哀叹那段无果的爱情。
能坐在沧浪亭中与苏舜钦一起参悟一番“《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能在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中与苏轼来段跨越时间空间的对话一起目空一切超然洒脱的吟出“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这就是我们的园林景观,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
无论哪个城市均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痕迹的遗留,而城市园林设计虽然强调与时俱进,但是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痕迹不能一刀切的进行去除,而全部进行重新设计,因为一些旧时的街道、树木、房屋以及路灯等都是一个时代遗留的痕迹,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回忆与文化积淀,所以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保留一些属于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痕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保留的痕迹去追溯城市过去的风貌与记忆。
在城市园林设计之中不仅要合理保留历史文化痕迹,并在保留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而且善于利用一些典型的历史文化表现手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转化、隐喻以及象征等。上述手法也是在语文课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以借鉴。转化主要是指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不仅直接利用现有的景观形态,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原有的景观形态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既可以是表面外形的转化,也可以是景观位置的重新变化。象征主要是指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还可以利用生肖、四象以及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植物充实园林设计内容,通过象征手法使得园林设计更加能体现文化特色。此外,隐喻作为一种较为有趣的历史文化表现方式,可以让人对城市园林景观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理解。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由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符合社会公众审美需求而招致讽刺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在城市园林的设计中,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城市公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怀旧情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公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城市园林景观其实随处可见,只是由于人们的忙碌和来去匆匆进而导致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忽略和慢慢欣赏。之所以强调每个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是因为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国,城市园林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仅能给城市的文化宣传带来一定的助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国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提供一个途径和重要条件。因此,为了让城市的园林设计具有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为了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播与交流,同时更是为了通过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而让我国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园林设计必须要与其历史文化因素相融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景观设计内容与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景观设计内容与特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