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谈谈现代景观设计和中国传统园林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更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从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分析建筑主体?
后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不多,比较典型是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 *** 电报大楼等。其特征(以波特兰大楼为例)建筑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又夹着异形大玻璃窗,屋顶上还有比例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为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脑的玻璃盒子。
后现代主义建筑非常的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这里所说的传统,不仅是指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还包括抽象和个人化的传统建筑符号,在理论上来讲,后现代主义建筑带有历史主义的倾向。尊重现有环境。后现代主义建筑对现有环境的尊重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创造丰富的环境景观,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强调建筑单体的重要性持批判的态度。
现代景观设计特色有哪些?
1)构成的多要素 自然与人文,诸多元素的综合 *** . 自然要素:包括物理元素(空气、山川、自然风景等),构景材料的机理和质地 人文要素:创作意象和环境人文成分,如社会风情、民俗、伦理观念和宗教意识。环境通过这些要素与观赏者进行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
2)时空存在的多维性 空间的广延与无限性。 季相,时相,位相,人的心理运动所形成的时间轴(历时性的可逆心理变化) 。
3) 评价的多主体性 评价者:设计者、经营者、公众 评价: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评价
4)使用者的多种需求与多方位适应 使用者有阶层,文化素质,年龄结构等差异。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和现象学主义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吗?
现代主义设计是指在工业时代来临后,首先应用在建筑设计的一种思潮。工业时代到来后,城市的功能不断延伸,逐步取代农业及手工业时代的那种财富大量集聚少数人中那种浮华的、病态的审美。加上左派思潮的影响,一种大众的、几何的、简单的、标准构建的、不需要任何装饰的建筑设计语言成了设计师们的当务之急。建筑形式反映的是经济及社会的总和,总的来讲,现代主义设计是社会发展、民众平等、工业基础的必然诉求。在具象上现代主义设计反对一切宗教建筑,巍峨庙堂成为中心,而把人作为目地的设计。比如城市中心以广场作为人的存在而非权力建筑或宗教。
而现象学是现代哲学最重要的部分。两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从年代来讲两者产生于相同时代,但现代设计还略早于现象学。
但是,现象学却给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及语言。
学习过西方历史及思想史的人都知道,西方思想史是火炬接力式的发展,而中国思想史是诠释接力式发展。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启蒙时代,西方思想家们用哲学的理性一次又一次冲击真理之门,直至科学的出现。
但自然科学的特性却是“自我为自我立法”,科学主义试图人的“目我科学”。显然,当“科学成为新的上帝”试图主宰人的自由时,哲学的理性发出了否定的声音。
现象学即是这样的成果。
我们经常讲“透过现象看本质”。但经验论者告诉我们“无法了解本质”。我们仅能了解事物“显现”的部分。研究显现部分的背后就是现象学。
由现象学而诞生了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思潮影响了现代各个文化门类。就本源来讲现象学其实就是“人本主义”。而现代主义设计的本源也是“人本主义”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