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90年代的景观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90年代的景观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方园林背景?
东方园林是世界唯一的专注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至后期运营,横跨农林业、旅游业、地产业三大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业务以园林产业为核心,覆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苗木培育与物流、园林绿地养护、休闲房地产开发与物业服务、度假休闲产业经营、绿色生态观光农业等七大领域,产业链实现纵向、横向的高度整合,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其致力于用完美的产业链,创造一种复合的风景,创造一种风景中优雅诗意的生活。
东方园林主要业务是工程项目建设,是资金驱动型企业。(1)、现在国资委控股,融资资金链是异常的稳定。(2)随着《 *** 投资条例的出台》和 *** 专项债(2018.1.35万亿到2019年的2.15亿到2020年的3.35亿,年复合增长40%。)和ppp的相互结合,以及ppp项目的规范化,企业垫款问题还有回款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秦代苑囿有哪些?
一、秦时皇家园林
(1)咸阳宫。
咸阳宫位于今西安市以西,咸阳市以东15公里处。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恢宏壮丽的宫殿之一,这里是秦历代国君上朝的地方。秦朝末期项羽攻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现咸阳宫大部分宫殿遗址在咸阳城址北部的阶地上。
(2)阿房宫。
阿房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现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阿房宫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
(3)甘泉宫。
甘泉宫,位于位于今淳化甘泉山,其故基原是黄帝的明庭甘泉之地。甘泉宫是秦代离宫,汉武帝时进行了扩建,汉代时甘泉宫周围十九里,离长安三百里。
现遗址在城前头村、凉武帝村、 董家村附近, 宫城城墙夯土残迹,历历在目,断续暴露在地面上,高1一5米不等。
2、皇家园林的历史
皇家园林的出现,应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
3、历代皇家园林代表作
周代皇家园林代表作:周文王时期的灵囿等。
秦朝皇家园林代表作:咸阳宫、阿房宫、甘泉宫等。
汉朝皇家园林代表作:在秦代上林苑基础上扩建的上林苑,还有芳林苑、灵芝池等。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代表作:洛阳的九洲池等。
宋金时期皇家园林代表作:玉渊潭钓鱼台、西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北苑等。
元明时期皇家园林代表作: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以及西苑、南海子、上林苑、聚燕台等。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代表作: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 *** 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上林苑,是汉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区县境,纵横340平方公里,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出入其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50年代建筑特点:园林。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居住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割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了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遵循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
一池三山对后世造园的影响?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国私家园林的兴起背景?
中国私家园林初步形成于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受文士影响,园中布景,提名已开始出现诗画景象。
在魏晋南北朝,中国私家园林开始兴盛,文人雅士厌烦战争,寄情山水。富豪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风景缩于自己的庭院中。这一时期的园林开始变的小而精致,为唐宋园林的全盛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90年代的景观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90年代的景观设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